站在厦门海边向远眺望,前方不到
除了国民党之外,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也在这一问题上,给我国带来了重重障碍,严重影响了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。在祖国大陆地区,我党从百废待兴的土地上,建设出了一个勃勃生机、万物竞发的新中国,时刻呼唤着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。但在一海之隔的台湾省内,政治局势却并不稳定,在美苏争霸的冷战背景下,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。在解放战争初期,美军为蒋介石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,希望国民党能够继续统治中国,从而成为制约苏联的“桥头堡”。
但事实没有按照美国人预想的方向发展,人心所向之下,我军取得了最终胜利,而这也让美国当局开始重新考虑国民党的地位。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美军趁机向蒋介石提出要求,允许美军第七舰队长期在台湾驻扎。表面上看,美军提出这一想法是为了给蒋介石政府提供庇护,但实际上,美国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彻底分裂台湾。一旦国民党同意让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,日后想要让他们离开,就会变得难上加难。
蒋介石虽然在政见上存在诸多错误之处,但在民族大义面前,依然选择了坚守,在与美国人斡旋后,他拒绝了这项提议。对于美国政府而言,蒋介石的态度无疑打破了他们的如意算盘,但考虑到台湾险要的战略位置以及蒋介石的个人威望,也没有进一步威逼。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分裂台湾的企图,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,台湾省内的政治气氛开始变得更加复杂。美国政府一面维持着对蒋介石政府的经济援助,一面也在暗中不断培养亲美势力,随时准备在蒋介石政府下台后,挑起台湾问题的争端。
蒋家父子十分清楚,接受美国人的援助绝不是长久之计,这种看似美好的“糖果”,实则是逐渐控制台湾的手段。一旦台湾的经济彻底依赖于美国政府的支持,那政治上也不可避免地会沦为傀儡,到时候,台湾的命运也不再被中国人掌控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新中国在朝鲜战场上击败了美军,蒋介石幻想东山再起的美梦也彻底落空,现实情况让蒋介石对未来感到绝望。与此同时,美国对亚洲地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,在艾森豪威尔治下,亚洲成为了矛盾频发的地区,台海危机也因此爆发。
1955年,蒋介石对外再次强调了一个中国的原则,他的表态也让我们党对重新建立双方联系,增强了一些信心。明月依然在,何时彩云归,曹聚仁作为当年《正气日报》《热风》等多个报刊的创始人,其政治立场相对客观,早年间也与蒋家父子有着不错的关系。1956年,曹聚仁从香港抵达北京,得到了毛主席与周总理的热情接待,而他此次前来的目的,正是交流两岸意见。
此次会谈并非重大会议,因此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讨论结果,但也正是从此次会谈开始,两岸之间构建起了交流的桥梁。虽然这种交流仅为秘密沟通,但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,在曹聚仁多次的往返与两岸的共同努力下,双方开始了信件往来。这种信件沟通往来,一直持续到了六十年代,也正是在这一时期,两岸关系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。在一次沟通中,毛主席向曹聚仁传达了积极信号,同时在给蒋介石的亲笔信中,写下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。
信中巧借古诗,给蒋介石写下了“明月依然在,何时彩云归”,这短短几个字的背后,既谈及了政治,又诉说了政治之外的情感。回想往昔峥嵘岁月,国共两党也曾有过精诚合作的时光,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,过往的刀兵戎马,也到了该释怀的时机。几十年的交手博弈中,两人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,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,无论政见如何,归根到底都是中华儿女。一海之隔的两岸人民,有太多人正经历着亲人离散的悲剧,忍受着天各一方的孤独,只有早日回归,才是顺应民意的正确做法。
十年时间里,时过境迁的蒋介石,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气,人至晚年,他的思乡之情变得愈发强烈。台湾岛上闲适的海滩,比不上庐山秀美的风光;美国人援助的钱粮,更抵不过浙江最普通的芦笋咸菜。在蒋介石执政后期,政府事务基本已经全部交由儿子蒋经国处理,而他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情,就是听自己最喜爱的绍兴戏。但坐在一海之隔的台湾家中,即便再听多少次绍兴小调,也找不回当年身处江南的独特韵味。
为了看一眼祖国大陆的土地,蒋介石甚至找到美军侦查部队,让他们拍几张家乡的照片,最好能拍到母亲的墓园。看完曹聚仁送来的这封信后,蒋介石并没有在他面前表现的失态,但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,此刻他的内心早已如万丈波涛般汹涌。同年,国民党二号人物李宗仁在北京受到了热烈欢迎,这也让蒋介石越发希望台湾能够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。在双方政府与人民都有商讨兴趣的情况下,蒋介石正式和儿子蒋经国一起,开始了回归条件的讨论。
表面上看,只要蒋介石同意,台湾就能够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,但实际上,这背后需要复杂的利益权衡。蒋家父子既要考虑自己的权力不会被架空,又要考虑政坛其他势力的态度和反应。最关键的是,台湾问题始终受到美国的干涉,因此,只有万事俱备之后,才有可能真正取得回归的成功。六个条件,1965年,蒋家父子经过了几番斟酌,最后向曹聚仁提出了他们希望转达给党中央的六个条件。
第一个条件,蒋介石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以及国民党旧部的利益,他要求这些部下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地区,尤其是庐山。第二个条件,由蒋经国来接手台湾的省长职务,中央可以保留台湾的军事和外交权力,但其他权力在未来20年内都属于台湾政府。第三个条件,台湾自此以后不再接受任何海外经济、军事援助,因此,需要中央政府按照此前海外援助数目,向台湾提供对应援助。第四个条件,台湾全面交出海军、空军,陆军压缩编制到4个师,其中,一个师驻扎在厦门和金门,剩下的三个师留在台湾岛。
第五个条件,厦门与金门两个市合并为一地管理,以自由市的身份,负责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流,市长由当地驻军市长担任。第六个条件,台湾省现任官员的待遇不得改变,核心职位人选不允许调整,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不能下降。纵观蒋介石政府所提出的条件,其实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不少的合理性以及蒋介石在其中的谋划。首先,从第一条的内容来看,蒋介石害怕国民党旧部回到台湾被限制行动,这也关乎着他自己的利益,从他特地提到庐山就能够看出,晚年的蒋介石希望能够回到自己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地方。
从我们的角度来看,这一条其实并不难满足,这些失去军权的国民党旧部,就算回到大陆,也掀不起什么浪花。再看第二条的内容,虽然蒋介石要求由蒋经国来接手台湾的省长职务,但实际上,权力已经全部移交中央。对于蒋介石来说,凭借着蒋经国的省长职务,他可以得到一定的安全保护;对于我们来讲,收回台湾省的实际控制权显然是最重要的事情。所以,前第二条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讲,我们是可以接受并且拥有讨论空间的一项决议。
不过,国民党接下来提出的第三个条件,对于我方而言,就明显存在难以执行之处。蒋介石十分清楚这些年美国对于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性,想要让台湾回到祖国,拒绝美方的援助是重中之重。蒋介石仅仅依靠台湾当时的生产力,根本无法维持岛内此前的经济水平,为了个人名誉以及各种势力利益的考虑,他要求中央提供援助。美国为了能够增强对台湾的影响力,动辄就会提供上亿美元的经济援助,而这一数字是我们当时所无法承受的。
即便我方有心提供援助,也不可能达到美军此前所提供的水准,毕竟在1965年的中国,全年GDP也不过七百多亿美元。再往下看,蒋介石在军事方面也提出了要求,从字面上看,似乎这项提议我们根本无法接受,但实际上暗藏玄机。要求中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,是国民党依旧保留四个师的编制,并且这些部队依旧驻扎在原处,看起来很有威胁。但实际上,这些部队的师长任命必须要经过中央同意,除此之外,失去了海军和空军的陆军部队,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际控制台湾省。
这一项从第五个条件中也能窥视一二,就算厦门与金门合为一地,市长任命依旧要经过中央同意,虽然存在风险,但还能够控制。可对于六个要求中的最后一个,却让我们实打实地感受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。美方从1951年开始给台湾提供经济援助,援助金额近十几亿美元,这些援助让台湾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超过了大陆居民。我国此时刚刚经历了一系列战争,经济发展仍旧处于起步出发的状态,很难做到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发生波动。
总而言之,这六个条件既有让我们能够接受的提议,同时也存在我们难以达成的条件,依旧需要更加密切的沟通与磋商。但事情的推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,各种各样的原因共同作用下,台湾作为祖国的宝岛明珠,依旧没能回到母亲的怀抱。随着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破冰,台湾回归事宜也迎来了转机,为此,毛主席特派章士钊老前辈,前往台湾与蒋介石会面。此时,曹聚仁已经逝世,章士钊也年过九旬,在前往台湾的路途上,章老却到了生命油尽灯枯的一刻。
再后来,各方力量也不断为台湾回归祖国作着努力,但最终未能如愿,蒋介石也于1975年,在异乡的土地上逝世。渡尽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。台湾与大陆始终同属于一个中国,两岸的人民也始终是同种同文的血亲骨肉。如今,台湾虽然还未回到祖国的怀抱,但我们已经看到了更大的希望,中国不再是当年的中国,我们已经有能力迎接自己的孩子回家。相信在不远的未来,我们一定能够看到,那一湾浅浅的海峡,只是美丽的海水,再也不是两岸人民的阻隔。在我国日益强大的脚步下,相信曾经千难万阻的相逢时刻,最终会变为两岸人民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。
总访问量:20397997 |